《草原,生靈之家》| 和牧民一起尋找野生動物
來源:未知 作者:admin 時間:2022/03/11
《草原,生靈之家》| 和牧民一起尋找野生動物
喜愛自然類紀(jì)錄片的觀眾,都十分熟悉非洲大草原,尤其是大群牛羚遷徙的壯觀景象,令人印象深刻。其實,世界上每個大陸的大草原,都有自己獨特的景觀和代表性物種。而在歐亞大草原,這樣的動物群落就是黃羊。
黃羊,又叫蒙原羚,國家一級保護(hù)動物。它的數(shù)量曾經(jīng)很龐大,作為重要的肉食和皮毛來源,在困難時期,人們靠獵捕黃羊為食,1960年內(nèi)蒙古全區(qū)年收入黃羊皮 500 萬張。近代,內(nèi)蒙古草原上還有近千萬頭黃羊,如今的數(shù)量只有當(dāng)年百分之一。
“我們的紀(jì)錄片里,一定要拍黃羊”,本片的總策劃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教授這樣說?!恫菰?,生靈之家》的主題是內(nèi)蒙古草原生物多樣性,物種數(shù)量要多,也必須有草原代表性,所以黃羊不可或缺。為此,他特地邀請好友,內(nèi)蒙古師范大學(xué)的畢俊懷教授來聯(lián)袂擔(dān)任本片的科學(xué)顧問。原來,20多年前,畢教授和王館長是一起在中蒙邊境野外科考,出生入死的“小伙伴”。
攝制組扛設(shè)備上山
“黃羊難拍啊。”畢教授這樣介紹黃羊:奔跑速度極快,而且機(jī)警膽小,很難接近。生活在最偏僻的邊境地帶,人員和車輛難以接近,前不著村后不著店,攝制組的后勤補(bǔ)給和設(shè)備充電也成問題??傊щy一大堆。
野生動物紀(jì)錄片拍攝中,這些困難卻是家常便飯。解決問題的第一步,是依靠王館長和畢教授當(dāng)年野外考察的老辦法,住進(jìn)當(dāng)?shù)啬撩竦募依铩?/span>
牧民家的生活
在畢教授的親自帶領(lǐng)下,攝制組前往錫林郭勒的邊境地區(qū)。出發(fā)前,我們在城里買了很多菜,蔬菜挑選耐放的洋蔥、土豆和包菜,還有豬肉、雞蛋、牛奶。住進(jìn)當(dāng)?shù)啬撩窭相l(xiāng)家,進(jìn)出不便,為了節(jié)約時間和汽油,要帶足補(bǔ)給。
對于拍攝野生動物來說,《草原,生靈之家》的攝制組不算小。為了在短時間內(nèi)盡可能多拿到素材,RED8k攝影機(jī)配50-1000mm變焦鏡頭的主攝就配了兩套,再加上航拍、攝助、司機(jī)和顧問,一共有8人。而牧民家畢竟不是旅館,接待能力有限,只能分住兩家。一家主人是巴特爾大哥(我們管他叫“阿哈”,蒙語“大哥”的意思),另一家是他的鄰居敖登格日勒大哥。說是鄰居,其實兩家房子隔著五公里。
攝制組與巴特爾、敖登格日勒兩家人合影
巴特爾家的牧場一萬五千畝,敖登家則有三萬畝。整片牧場里只有自住的這么一棟房子。白天我在巴特爾大哥家活動,晚上就住到敖登大哥家。他們兩家關(guān)系很好,我們從外面進(jìn)出牧場,巴特爾一直關(guān)照要關(guān)上門,以免牛羊亂跑,但是他們兩家牧場之間的圍欄門從來不關(guān)。
兩位大哥都性格豪爽,十分好客。住在牧民家,不僅解決了食宿,還有設(shè)備充電、素材備份問題,牧民家里都通無線網(wǎng)絡(luò),能和外界保持聯(lián)系。五月末,氣溫還會降到很低,中午很熱有20多度,晚上則降到零度,晝夜溫差很大。所以唯一的困擾,是早晚間外出在野外“上廁所”,太冷了。你說冷吧,居然還有蛇,夜里出門,大鐵門外差點踩在一條蝮蛇身上。還好手電及時照著了它。
行走草原
早晨起來,跟著敖登阿哈一起用早餐。牧民的早餐很簡單,就是一碗奶茶,泡些奶片、炒米,或油炸馃子。他們說這些東西營養(yǎng)豐富,吃一頓能一天不吃東西。我們白天外出拍攝,午飯帶干糧。晚上就會在牧民家吃晚飯。
巴特爾的愛人是公務(wù)員,平時在一百多公里外的旗里上班,難得回家,大女兒出嫁,小女兒也在旗里讀書。所以牧場的家里經(jīng)常只有他一個人,除了照顧牛羊,還要修理交通工具。于是,他請了一個羊倌來幫他放羊,騰出手來,給我們做飯——煎油餅、燜面、炒飯,還有干牛肉湯,味道真很好。真是好能干的好男人。
敖登大哥則比較瀟灑,家里有妻子操持家務(wù),小兒子剛寶力德照顧牛羊馬匹,他經(jīng)常開著越野車就外出了。有一天,兒子和妻子去了旗里,家里只剩老哥一個。不會做飯的敖登大哥就干瞪眼了。于是我們攝制組自己動手,畢老師、司機(jī)小蘇和我一人炒了個菜,請敖登大哥吃了一頓飯。
拍攝的難題
解決了后勤,我們開車去四周草原上尋找黃羊,尋找拍攝方案。
畢老對黃羊贊不絕口,黃羊是一種好勝心強(qiáng),對自己速度很有信心的動物。當(dāng)發(fā)現(xiàn)有汽車尾隨時,它不是向遠(yuǎn)處逃離,而是和車齊頭并進(jìn),然后伺機(jī)斜向加速,從車頭掠過超車,以炫耀自己的速度。當(dāng)然,過去捕獵黃羊,也利用了這點,不用開槍,緊追黃羊直至它力竭而死。
拍攝小動物
“黃羊!”,司機(jī)小蘇和畢教授同時喊,可我卻總沒看著。后來發(fā)現(xiàn),是我低估了黃羊的機(jī)警和速度。在他們提示下,把視線聚焦點放到更遠(yuǎn)處,終于在草原的盡頭看到一群迅疾飛馳的動物。沒想到那么遠(yuǎn),依然能感受到移動速度。像一道“黃色的閃電”。
黃羊是看到了,但是永遠(yuǎn)是在飛速逃跑中。怎么才能拍到它呢。對付這種動物,一般有兩種辦法,一種是事先隱蔽在它們的必經(jīng)之處,耐心等它們接近。另一種是,主動出擊,悄悄接近。畢教授說黃羊行蹤不定,沒有什么必經(jīng)之地,只能想辦法主動接近了,面對機(jī)警的黃羊怎么實施拍攝呢?暫時沒有辦法。
但是我們不會浪費時間。在一路考察黃羊的同時,另一路也在尋找其他拍攝線索,攝影張明老師,是經(jīng)驗豐富的鳥類觀察者和野生動物攝影師。他在一棵樹上找到一個位置很不錯的獵隼巢——一對獵隼在喂養(yǎng)四只小獵隼。我決定,先拍攝獵隼捕獵和養(yǎng)育雛鳥的故事。
大鵟喂食
誰知,在拍攝時,另一位攝影師張小米又報告說,獵隼巢下發(fā)現(xiàn)有麻雀打了一個洞。一開始我們都不相信。因為獵隼也會捕食麻雀,隱蔽相機(jī)明明還拍攝到小獵隼在吞食一只類似麻雀的小鳥,這兩種動物怎么可能成為樓上樓下的鄰居呢?打開素材一看,真是如此——一旦成年獵隼離巢外出打獵,就有兩只麻雀在巢下的小洞里進(jìn)進(jìn)出出。天敵和獵物,共用一個鳥巢,這是一個好故事,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,得來全不費功夫。
很快,拍攝黃羊的方案也有了,敖登大哥說,讓他兒子剛寶力德來幫忙。
迂回拍攝
敖登有兩個兒子。大兒子和兒媳婦在旗里。剛寶力德是小兒子,是個能干的小伙子,每天清早就看見騎著摩托車,上山放馬照,還經(jīng)常到巴特爾家?guī)兔π蘩砥嚒?/span>
他看上去很羞澀,也許是普通話不太流利,不愛說話。但是,聽我們說了拍攝的方案,他點了點頭,伸出大拇指,立刻帶我們?nèi)ゲ菰瓕ふ尹S羊的蹤跡。
我們的計劃是:草原看似平坦,其實有很多連綿起伏小山包。在鎖定黃羊的大概位置之后,繞著羊群走,尋找可以掩護(hù)的(同時又處逆風(fēng))的山坡,利用地形的遮擋,在不驚動的情況下接近黃羊。
坐拖拉機(jī)
這就需要熟悉地形的人,不然,我們自己開車,繞幾圈就迷路了。而一直在周邊放馬的剛寶力德無疑是向?qū)У淖罴讶诉x。
車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游蕩,黃羊不知道在何處躲藏。忽然,剛寶力德說他找到黃羊了。在哪?其實我沒看到,但是剛寶力德很肯定。我們的越野車在他的指引下,開始圍著那群黃羊繞圈,尋找合適的隱蔽地形。到了一處山坡下,剛寶力德示意停車,熄火。然后用手勢告訴我們,翻過山坡前面就有黃羊。是嗎?
我彎腰幾乎匍匐向前,像電影里偵查敵情的偵察兵一樣,悄悄地貓上山坡頂部。果然,一群黃羊,數(shù)一數(shù),有30多頭,有的在吃草,有的趴著休息,十分自在。
所有人彎著腰,扛上攝影器材,慢慢接近。到攝影機(jī)剛剛露頭能看見黃羊的位置,距離不過幾百米,這時1000mm的長焦鏡頭有了用武之地。一邊拍攝,一邊利用地形,緩慢接近,最近時,只有100多米。終于,成功拍攝到了黃羊的素材。
拍到黃羊后,剛寶力德和攝制組合影
我們在兩位大哥的牧場里住了一個多星期,除了獵隼、黃羊,還拍到了盤羊、黃鼠、跳鼠和各種小動物。收獲非常豐富。
拍攝結(jié)束的那天,真有些依依不舍。知道我們要走,兩位大哥悄悄地準(zhǔn)備了豐盛的早餐。敖登大哥家煮了鍋茶,奶茶里泡上了風(fēng)干牛肉,這是牧民家的精華,干牛肉很香。在敖登大哥家吃過早餐,到巴特爾家集合。巴特爾大哥做了手把小牛肉和牛肉粥,早上就吃手把肉,顯然是特意準(zhǔn)備,新鮮的小牛肉,真是鮮美。兩家人坐在炕上看著我們吃。最后,敖登大哥開車送我們,一直送到幾十公里外的大路上,導(dǎo)航app能開始工作,才和我們揮手道別。
整個《草原,生靈之家》的拍攝就像是一次“尋寶”之旅。在告別了錫林郭勒草原,我們又去興安盟拍攝大鴇求偶,巴彥淖爾的荒漠追蹤蒙古野驢,呼倫貝爾大草原探訪狼的身影。每一次拍攝,都會得到當(dāng)?shù)馗髯迮笥训膸兔?。正是有他們和我們一起工作,才能在非常短的時間里,用攝影機(jī)鏡頭記錄了大大小小不下30種動物,展現(xiàn)了草原豐富的生物多樣性。